登录 | 注册
中华昝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昝氏论坛 >> 家谱分支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回复:四川蓬溪昝氏字辈 第 11 楼


四.迁徙分布:
昝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。
昝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、山西等地居住,以太原郡为郡望。此后因中原战乱,逐步向山东、河北及江南迁徙。明初昝氏作为洪洞县移民,被分迁到今安徽、江苏、浙江地等,并在彭城(今江苏徐州)一带形成望族。
据了解,昝氏族村、庄、巷、坊、寨、家、镇、乡几乎遍布华北、西北、中南、西北、西南各个省区。
今河北省的滦县有昝辛庄、昝岗、昝家庄,山西省的大同市有几个昝氏集中的村庄,山东省的兖州、商河、禹城、临沂市莒南县、高密市、淄博市,江苏省的徐州市、江宁市、海门市,四川省的双流县、广元市、嘉川县、蓬溪县、旺苍县,湖北省的十堰市、房县,陕西省的三原县、韩城市、扶风县,河南省的南阳市,江西省的泰和县,安徽省的阜阳市太和县李兴镇、安庆市,甘肃省的甘南州临潭县,云南省的文山州丘北县、曲靖市,黑龙江省的讷河市,北京市,辽宁省,吉林省,上海市崇明县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昝卡河,青海省的乐都县等地,均有昝氏族人分布。



五.郡望堂号:
1.郡望: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乙卯,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(公元976~984年)中年,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为市,山西省会所在。
彭城郡: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。汉宣帝地节元年(壬子,公元前69年)以楚国改置彭城郡,治所在彭城县(今江苏徐州),西汉朝黄龙元年(壬申,公元前49年)复名楚国,东汉朝章和二年(戊子,公元88年)又改为彭城国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辛酉,公元421年)复为彭城郡。隋开皇时期(公元581~600年)废郡,隋朝大业三年(丁卯,公元607年)复置。唐朝武德四年(辛巳,公元621年)又改为徐州,唐朝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名彭城郡。唐朝乾元元年(戊戌,公元758年)复为徐州。历史上的彭城郡,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、江苏省徐州市、铜山县、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,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。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。

2.堂号: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
彭城堂:以望立堂。
明敏堂:源自五代时有昝居润,书记业务很强。后唐明宗时,他在枢密院做小吏。办事谨慎,待人和惠。入晋到周,累加检校太傅。宋初加检校太尉。性格明敏有节,概好做义束。
笃义堂:同明敏堂。

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:http://zhummzyking.bokee.com/viewdiary.12917831.html


作者:221.13.17.* (2008/9/17 15:33:35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四川蓬溪昝氏字辈 第 12 楼

字辈排行:
江苏徐州昝氏字辈:“澄兴茂盛金玉传家”。
湖北十堰昝氏字辈:“新廷文光大启继续贤昌”。
四川蓬溪昝氏字辈:“仕相现登言东文先少瑞祥光应万国明良信朝天”。
四川旺苍昝氏字辈:“映阳长绍德加学大文章屈有新忠志盖维万子昌”。
山东商河昝氏字辈:“京运开龙圣清云照吉祥”。
天津静海昝氏字辈:“同长秉德茂盛堂”。
资料有待补充。

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:http://zhummzyking.bokee.com/viewdiary.12917841.html


作者:221.13.17.* (2008/9/17 15:40:56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四川蓬溪昝氏字辈 第 13 楼

第三个渊源:源于地名,出自战国时期越国于朁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
于朁,古越国地名,东汉朝时期改称于潜县,就是今浙江省的杭州市临安区于潜镇一带。
在战国时期的周显王姬扁十四年(楚宣王熊良夫十二年,越王无余之二十年,公元前355年),楚宣王灭越国,于朁成为楚国的县邑。
越国灭亡后,居于于朁的越国住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,称于朁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朁氏、于氏。
楚灭越后再传七世至闽君姒摇,汉高祖刘邦复立越国,设置于朁县。到了西汉武帝刘彻元封二年(公元109 年),因于朁县在杭州湾地区,便将“朁”加“氵”偏旁改为于潜县。其时,朁氏族人在不规化的汉字时代,有笔误为昝氏,以阿为正,世代相传至今,正确读音仍作qián(ㄑㄧㄢˊ),不可读作zǎn(ㄗㄢˇ)或cǎn(ㄘㄢˇ)。

第四个渊源:源于蜀族,出自春秋时期蜀中有昝部落,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。
蜀国昝氏,传说,是四川土著的古老姓氏。春秋时期,蜀中有昝部落,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晋、楚、越文化进入蜀中,昝部落逐渐融合于它姓,只有迁离蜀中的昝部落族人以部落名为姓氏,称昝氏,世代相传至今,读音作zǎn(ㄗㄢˇ)。

第五个渊源:源于鲜卑族,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南北朝时期,北魏王朝鲜卑族中有叱卢氏、昝卢氏部落。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(元宏)于太和十九~二十年间(公元495~496年)迁都洛阳后,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,叱卢氏、昝卢氏多改汉姓为昝氏,后融入汉族,世代相传至今,读音作zǎn(ㄗㄢˇ)。

第六个渊源:源于西羌族,出自唐朝时期甘州羌族土司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羌族昝氏,是在唐朝时期形成的汉姓,其中即有著名的大酋长昝插、昝君谟,在武则天执政时期“率羌、蛮八千自来,即其部置叶州,用昝插为刺史,刻石大度山以纪功。”
叶州,即今河南叶县,昝插后裔多在吐蕃王朝后期逐渐演化为白马羌,最后融入藏族。
在清朝时期,今甘肃省的甘南州临潭县的藏族土司即为昝氏,实际上是属于白马羌的一支,至民国初期,其世家仍为“昝土司”,今为藏族昝氏,其族人在今青海省的乐都县亦有分布,,读音作zǎn(ㄗㄢˇ)。

得姓始祖:朁单(昝单)



作者:221.13.17.* (2008/9/17 15:45:10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四川蓬溪昝氏字辈 第 14 楼

昝氏姓源:(1)按《通志.氏族略》云:晋国大夫狐偃,为文公重耳之舅,因以为舅(咎)氏。又据《尚友录》所载,古人以咎(Jiu)字意为灾祸,不吉,遂将咎氏改为昝氏。(2)据《魏书官氏志》所载,南北朝时,北魏鲜卑族代北复姓有叱卢氏,后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,改为汉字单姓昝氏。
    《百家姓》(165)昝----太原郡。秦庄襄王四年(公元前246年)初置。相当于今山西省五台山以南、藿山以北地区。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)。

作者:221.13.17.* (2008/9/17 16:37:52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四川蓬溪昝氏字辈 第 15 楼

据“中国藏学网”----《明代的甘青川藏族地区》对甘肃洮州昝氏有记载:昝诚的孙子昝震在万历三年又因军功升为世袭指挥佥(qian)事,其后裔在清代、民国时,一直延续担任昝土司。
    这对研究昝氏族有藏族有一定参考价值!

作者:221.13.17.* (2008/9/17 17:12:18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23 每页5条 当前3/5页 [1] [2] [3] [4] [5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14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14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昝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109.4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昝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